人生如书
读了大半辈子人生这部书,已经到了不惑之年,近来却似乎越读越迷惑了,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?人应该怎样活?人生这本书,究竟该如何读?
人与动物的区别,大概就是人的灵魂总是与人同在。当然,也有如行尸走肉般活着的人,但我视之为我之异类,从来就没把他们当人看。既然是人与灵魂同在,则思考就时刻困扰着灵魂。而灵魂就经常跳出我们人生这本书,审视着我们的人生,阅读着我们的人生。而我之魂灵,最近常常在我的人生之书的扉页上徘徊,那扉页就是人活着的目的与方法。
小儿十岁的时候曾经问我:“妈妈,人活着是为什么?”我反问于他。他回答说:“人活着是为了繁衍后代,不使人这个种类在世界上灭绝。”我惊叹于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惊人的思考之语。而在他十七岁的时候,则写信告诉我“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,一个人活着有没有必要,关键看他生活得是否快乐。”小儿对人生这部书,读得未免肤浅,然而,我感到欣慰的是,小小年龄的他,是在用心地读人生这本书;我感到羞愧的是,当悠闲取代了奋勇向前的匆匆脚步,当岁月在脸上的印痕逐日加深,当生命的轮回发生在亲人的身上,当生命的苦痛开始侵噬着心,当我已迈入不惑之年,我才懂得,人生这本书是需要细细品读的;才懂得,只有细细品读才能解得其中的真味。
看过一个小故事。在一次讨论会上,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,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。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,他问:“谁要这20美元?”一只只手举了起来。他接着说:“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,但在这之前,请准许我做一件事。”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,然后问:“谁还要?”仍有人举起手来。他又说:“那么,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?”他把钞票扔到地上,又踏上一只脚,并且用脚碾它。尔后他拾起钞票,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。“现在谁还要?”还是有人举起手来。 “朋友们,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。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,你们还是想要它,因为它并没贬值,它依旧值20美元。人生路上,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、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。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。但无论发生什么,或将要发生什么,在上帝的眼中,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。在他看来,肮脏或洁净,衣着齐整或不齐整,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。”
这则故事让我想起《简爱》一书中简爱在罗切斯特面前说的一段话:“你以为我穷,我不漂亮,你就可以任意践踏我的自尊吗?假如有一天我们都死了,我们穿越坟墓来到上帝面前,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!”
是啊,生命的价值,并不取决于我们的地位尊卑,在上帝的面前,我们都是平等的,都是独特的。上帝赐予我们生命,我们就应该快乐地生活,平庸也好,辉煌也罢,我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。生命不是一个目的,而是一个过程,认真地过好每一天,就如同我们细细地翻阅人生这本书,一页都不要错过。错过了,就不可能重读。
人生如书,它不像散文那样抒情优美,也不像诗歌那样浪漫飘逸。人生如同一本小说,有开始,有发展,有高潮,有结局,跌宕起伏,悲欢离合,故事情节,人物背景,一样也不缺少。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情节是什么,谁也无法预料到结局如何。
人生如书,这书如小说。有的小说平铺直叙平平淡淡,有的小说跌宕起伏错综复杂,有的小说纯属哗众取宠空无一物,有的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纷呈。然而,无论什么样的小说,都有它存在的价值。没有平淡,就不能衬托辉煌;没有通俗,就不能衬托高雅;没有单一,就不能衬托纷繁复杂。
人生如书,这本书如同小说,只能顺着读,不可以倒着读。如果人生这本书能够倒着读,就如同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你的未来甚至生命的终点,知道了你一生的命运,然后你再重新设计你的人生轨道,重新书写你人生小说的情节。那样,世界岂不变得混乱无序?倒着读,只能读别人的书,从别人的小说中吸取精华,吸取人生的智慧。但是,不能倒着读,能不能往前读呢?比如,在位当权门庭若市之时,不妨猜测一下下面的情节或许是自己“下野”后的门可罗雀,也就不会太过得意;痛苦委曲时,不妨想想下面的情节或许是云开日出,也不致于彻底泄气而放弃努力;挥霍浪费时,不妨想一下以后可能“拜访”你的穷困日子,与其以后画饼充饥,不如现在省下几块饼来……
人生如书,这本书如同小说,书中有灿烂的笑容,也会有心酸的泪水,有辉煌的白天,自然也有沉寂的黑夜。人生因此而丰富,因此而难以读懂。 人生就是这样。一页一页地品读,翻到浸满泪水的那几页,不用怕,不要消沉,这才是书中的精华。仔细品味那苦涩理解它,读懂它,将无奈的叹息换成奋进的高歌,将泪水换成汗水,将痛苦换成激情,迎来的必然是崭新的篇章。
作者单位: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